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环保观察

绿色环保网北京讯:一文看懂零碳与碳市场:开启绿色财富密码

时间:2025-05-20 14:57   来源:小曾同学讲碳电   作者:   访问次数:5496


01 零碳与碳市场:概念小科普



在全球都在热议环保的当下,“零碳” 与 “碳市场” 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成为热门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或看到 “低碳生活” 的倡导,比如少开一天车、随手关灯等,这些都是减少碳排放的小行动。而零碳,则是更进了一步。

零碳,并非意味着完全不排放二氧化碳,而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计算,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精准把控,并设计专门的方案来抵消 “碳足迹”,从而实现碳的相对零排放 。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定时期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方式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达成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这就好比我们的收支账本,收入(碳排放)和支出(碳吸收)达到平衡,最终实现 “零余额”。


再来说说碳市场,它是一种控制碳排放的市场机制,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以市场手段推动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工具。碳市场的核心在于碳排放权的交易,就像我们在市场上买卖商品一样,碳排放权也成为了一种可以交易的 “特殊商品” 。在碳市场中,政府或相关机构会为企业设定一定的碳排放配额,如果企业的实际排放量低于配额,那么它就可以将剩余的配额拿到市场上去出售,赚取收益;反之,如果企业的排放量超过了配额,就需要从市场上购买额外的配额,否则将面临严厉的处罚 。

02 碳市场:现状大起底



全球碳市场全景

碳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截至目前,全球共有 36 个碳交易体系生效,另有 14 个正在建设,已经覆盖了全球约 18% 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三分之一的人口和 58% 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从地区分布来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主要集中在欧洲、东南亚和北美洲地区,其中欧盟碳市场是全球运行最早且规模最大的碳市场,覆盖了电力、工业和航空等多个行业,其碳排放量占欧盟司法管辖区总排放量的 38% 。在价格方面,不同碳市场的价格区间差异较大。欧洲和中亚地区的碳定价机制数量最多,平均价格相对较高,达到了 50 美元 / 吨二氧化碳 。欧盟 ETS 的价格在 2022 - 2023 年间曾达到峰值 100 美元,随后回落至 80 - 90 美元区间 。而乌拉圭则拥有世界上最高的碳税,达到 167 美元 / 吨二氧化碳 。

中国碳市场特写

中国碳市场建设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已形成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协同发展的格局。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 2021 年 7 月启动上线交易,目前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 2257 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 51 亿吨,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截至 2024 年 6 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 4.65 亿吨,成交额约 270 亿元 。交易规模逐步扩大,第二个履约周期的成交量和成交额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分别增长 19% 和 89% ,碳价整体呈现平稳上涨态势,由启动时的 48 元 / 吨,上涨至 2024 年 7 月 26 日收盘价 91.6 元 / 吨,上涨了 90.8% 。2024 年 3 月 26 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此次扩围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预计新增 1500 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将达到 60% 以上,覆盖的温室气体种类扩大到二氧化碳、四氟化碳和六氟化二碳三类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于 2024 年 1 月正式启动 。该市场构建了基础制度框架,明确了市场优先支持领域,完成了基础设施和机构建设 。组织建设的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已上线运行 。2025 年 3 月 6 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完成登记,此次获得登记的核证自愿减排量由位于江苏、甘肃等地的海上并网风力发电和并网光热发电项目产生,已登记的核证自愿减排量共 948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预计将在 10 年内年均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约 359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截至 2024 年 10 月,已经公示减排项目 44 个,按目前已经公示的项目计算,预计每年可产生核证自愿减排量 1137 万余吨 。

03 零碳园区:绿色新引擎


零碳园区的崛起

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零碳园区作为绿色发展的前沿阵地,正逐渐崭露头角。2024 年 12 月 12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 “零碳园区”,明确指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立一批零碳园区 。这一政策信号犹如一声号角,为零碳园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2025 年也因此成为零碳园区建设的关键之年 。

政策的东风之下,各地纷纷响应,零碳园区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截至目前,国内已有 77 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明确提出创建零碳园区的目标,并且每个经开区都计划在 2025 年至少启动 1 个零碳园区的创建工作 。据业内人士估算,仅 2025 年,国家级经开区就能有至少 300 个零碳园区启动创建工作 。除了国家级经开区,多个省份也早已启动了零碳园区试点工作。四川省在 2022 年就启动了省级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工作,目前已有 17 个园区纳入试点名单,其中成都科创生态岛、宜宾电动重卡等项目还入选了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减污降碳典型案例 ;山东省也在积极建设青岛中德生态园、青岛科创蓝碳减排零碳金融科技园区、烟台黄渤海新区零碳智慧产业园等低碳、零碳园区 ;陕西省同样不甘落后,启动了省级低碳近零碳试点示范建设工作,安康市石泉县、安康高新区、旬阳高新区都已纳入试点名单 。江苏省更是在 2024 年就发布了《江苏省(近)零碳产业园建设指南(暂行)》,明确了零碳园区的建设原则和指标要求 。

对碳市场的深远影响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碳市场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从碳汇角度来看,零碳园区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能够显著减少自身的碳排放,甚至实现碳的净零排放。这不仅有助于降低整个社会的碳排放总量,还能增加碳汇,为碳市场提供更多可供交易的碳减排量 。以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为例,该园区主要通过智能物联网源荷互动控制系统和基于风电、光伏、储能、绿氢相结合的能源岛,实现了 80% 的能源由本地的风电、光伏直供,20% 与电网交易,可达成 100% 绿色零碳能源供给 。这种大规模的清洁能源应用,大幅减少了碳排放,为碳市场贡献了可观的碳减排量。

零碳园区的发展还能带动一系列绿色产业的发展,如新能源、节能环保、碳捕获与封存等。这些产业的兴起,不仅能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为碳市场提供更多的参与主体和交易产品 。随着零碳园区对绿色低碳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将推动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设备更新领域,零碳园区将需要大量的绿色低碳设备,如光伏板、储能系统、智能微电网设备等,这将为设备制造商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相关服务业也将随之发展,零碳园区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都需要专业的服务机构提供支持,这些服务机构将为零碳园区的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推动零碳园区的健康发展,也进一步丰富了碳市场的生态。

零碳园区建设过程中,还能促进碳市场相关机制的完善。为了实现零碳目标,园区需要对碳排放进行精准核算和管理,这将推动碳核算、碳认证等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建立和完善 。同时,零碳园区的实践也能为碳市场的政策制定和监管提供宝贵经验,有助于提高碳市场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

04 碳市场:未来向何方

短期趋势预测

在短期来看,碳市场的发展将呈现出多方面的变化。从政策层面,2024 年 5 月,《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实施,为碳市场的运行提供了更坚实的法律保障。未来,相关部门可能会进一步细化政策细则,加强对碳市场的监管,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运行 。

在行业纳入方面,2024 年 9 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标志着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此次扩围预计将新增 1500 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将达到 60% 以上 。随着这些高排放行业的加入,碳市场的交易规模和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碳价也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配额分配方面,未来可能会根据各行业的特点和减排潜力,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配额分配方案,以激励企业积极减排 。

CCER 方法学也在不断扩展。2024 年 7 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第二批 CCER 方法学征求意见稿,涵盖煤矿瓦斯回收利用与公路隧道照明节能两大领域 。未来,绿电制氢、生物质发电、森林经营、海洋碳汇、CCUS 等项目也有望入选 CCER 方法学 。这将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减排途径,增加 CCER 的供给,进一步丰富碳市场的交易品种 。

长期愿景展望

从长期来看,碳市场有望发展成为一个成熟、多元化的市场体系 。随着更多行业的纳入和交易品种的丰富,碳市场将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碳市场将与其他绿色金融工具,如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推动全球经济向低碳、绿色转型 。

碳市场还可能会与国际碳市场实现互联互通,促进全球碳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国际合作,各国可以分享碳市场建设的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碳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它将成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助力各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创造一个更加绿色、美好的未来 。

05 普通人的绿色机遇

碳市场参与指南

或许你会觉得,零碳和碳市场是国家和大企业的事,与自己没什么关系。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这场绿色变革中扮演重要角色,还能从中发现新的机遇。

对于想要参与碳市场的普通人来说,投资碳资产是一种选择 。你可以关注碳市场动态,投资碳配额、碳信用等金融衍生品 。就像投资股票、基金一样,通过买卖碳资产,在市场波动中获取收益 。不过,碳资产投资有风险,在入场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市场,做好风险评估。除了直接投资,还可以参与碳减排项目,比如投资一些可再生能源项目,如太阳能电站、风力发电场等,这些项目产生的碳减排量可以在碳市场上交易,从而获得收益 。

参与碳普惠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碳普惠是一种面向公众的碳减排激励机制,通过鼓励个人和小微企业的低碳行为,给予相应的碳积分或奖励 。你可以通过绿色出行,如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节能减耗,如随手关灯、合理设置空调温度;绿色消费,如购买环保产品等方式,积累个人碳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兑换各种权益,如购物优惠券、公共交通乘车券等 。以上海的碳普惠平台为例,市民通过授权使用公共交通乘车码,每乘坐一次轨道交通或公交,就能根据里程获得相应的碳减排量,累积的减排量可转换成碳积分,用于兑换绿色出行抵扣券、商品折扣券等 。

如果你对碳中和政策、碳资产开发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还可以考虑成为碳管理顾问。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碳管理服务,帮助企业进行碳核算、制定减排策略、参与碳交易等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碳排放问题,对碳管理顾问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考取碳排放管理员证书,就能进入这个新兴的职业领域,开启新的职业发展道路 。

绿色行动号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小小行动,都能汇聚成推动零碳目标实现的巨大力量。比如,每周少开一天车,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或步行出行,既能减少碳排放,又能锻炼身体,还能缓解交通拥堵 。出门时,记得随手关灯、关闭电器电源,避免待机耗电;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夏季不低于 26℃,冬季不高于 20℃,这样既能节省能源,又能让室内环境更加舒适 。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选择简约包装的商品,避免过度包装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在饮食方面,践行 “光盘行动”,减少食物浪费;多选择素食,降低肉类消费,因为畜牧业的碳排放相对较高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坚持去做,就能为零碳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零碳与碳市场,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了解碳市场,参与低碳行动,在这场绿色变革中,不仅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也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遇 。

qrcode_for_gh_38082bada65e_258.jpg

扫码关注我们


绿色环保网
常年法律顾问:
有关新闻稿件及版权事宜请联系18601070618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18号
监督电话:18601070618
总编邮箱:18601070618@163.com
版权所有 绿色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