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憋了千百年委屈的老泪,终于在乙已年五一这个假期中痛快地流淌下来。邯郸道上众多历史人物如廉颇、蔺相如、秦始皇、慈禧、李景濂、张国彦等,拨开历史尘埃,鲜活地走到了大众面前,与这老泪共舞的超百万中外游客,合力把邯郸推进了全国五一游客深度游前30城市的榜单,沉寂千年的邯郸道在这一刻苏醒了。 在节日游客大潮退去后的第一个周末,我再次踏入邯郸道,在这不足两公里长的邯郸历史文化集中展示区,细细感受邯郸道的魅力。邯郸道是一个意象丰厚的历史文化集合概念,它在两千年前就是秦王朝从首都修出的一条高速驰道,是中原交通要冲,又是商贾辐辏之地。 
邯郸古道伤离别。当年,汉文帝带着慎夫人游霸陵时,指着新丰道说:此走邯郸道也。遂赋予了邯郸道离别和思念的象征意义。岑参当年北游途经这座久浸云烟的城市时,曾作《邯郸客舍歌》,他一边道出了“客从长安来,驱马邯郸道。伤心丛台下,一带生蔓草”的感伤,一边又记下了漳河钓舟、赵女卖酒、对客数钱致使他酩酊大醉并依垆而眠的欢悦,写出了邯郸道对一个远方游客的魅力。众多的文人骚客往来邯郸道留下的诗作,更是使邯郸道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现在的邯郸道狭义的是指由原邯郸县城内中街改建而成的一条邯郸历史文化集中展示区,是元明清时期官路御道的一段,可以视为历史上的邯郸道在城内的延伸。这条街区南端建有一座巨大的城门楼,楼前是一块近万平方米的广场。今年1月25号18时18分,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开街仪式的锣鼓在此敲响,预示着邯郸文旅事业从此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高大的南门楼匾额上的“邯郸”二字,采用的是李景濂的楷书。这位从邯郸县南门里走出来的知名学者,是大清甲辰恩科殿试第三甲第150名进士,是中国一千三百年科举制度末考殿试的榜尾,因此被称为中国最后一名进士。其实,他真实的考试成绩是第58名,只因殿试那天恰逢大雨,考场光线不足,李景濂在答题时,多翻了一页试纸,形成多了一张空白页,主考官陆润庠在判卷时发现了这张空白纸,认为这么粗心的考生只能居于榜尾了,便将他原本第58名的成绩直接降为第150名。正是这名末位进士,后来在政治、教育、文学、史学、慈善以及发展家乡民族工商业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清末时曾任北洋大学帮办兼汉文教员。民国时期任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教授,是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一生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包括冯友兰、顾颉刚、朱自清都是他的学生。如今,他位于邯郸道上的旧宅已辟为李景濂纪念馆。 

邯郸道上春犹驻。在纪念馆斜对面,就是著名的回车巷。廉颇和蔺相如,这赵国的一双名将和良相,是赵国的文武双璧。蔺相如智勇双全,成就了完璧归赵、渑池会等功业,被列为上卿,位居大将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认为自己的战功大。所以就扬言要给蔺相如难堪。蔺相如顾全国家大局,对廉颇处处退让。有一次两人途中相遇,因道路狭窄无法相让,蔺相如便主动退入街边小巷,请廉颇先行。廉颇后来明白了蔺相如回车让道的大义,深感愧疚,便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前请罪。最终留下了将相和的千古美谈。往事越千年,后人敬佩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和廉颇老将知错就改的坦诚,根据《史记》记载和百姓传说寻找回车的纪念地。 
战国时期的赵国都城分为宫城(王城)和廓城(百姓生活区)两部分,宫城位于现邯郸主城区西南的一片郊野上,现已辟为赵王城遗址公园。廓城即现在的邯郸市主城区邯郸道周围。退车避让的故事很可能发生在当年的宫城,而不是廓城。现在的这处纪念地是明万历十二年邯郸知县萧察根据当地百姓的传说,在城内中街向西的一条小巷口墙壁上,书写了“蔺相如回车巷”六个大字而设定的。之所以选在这里,想来一则是因为当年的宫城已经变为远离城市的废墟,而当年的廓城,现在是烟火旺盛的城市,设定在这里,更便于人们瞻仰和祭拜,更接地气。可是由于邯郸道上的这条小巷实在是太小了,标识物又不显赫,所以游客一不留意就可能会错过。 
在这条不足一华里长的串城街上出生的,还有一位名人,就是明万历年间先后任兵部、刑部尚书的张国彦。张国彦从小聪颖敏捷,长大是文武全才,忠勇敢谏,曾几度官场沉浮,留下了“筹边八策”的政见和“蓟镇屯田”的主张。为明朝边境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了重要贡献。隆庆五年,明穆宗恩准建造谏议坊,以表彰张国彦。如今,这谏议坊残存的石碑石柱,就矗立在邯郸道上。其子张我续,也官至户部尚书和正一品的太子太傅。父子俩尚书,这在邯郸历史上绝无仅有。
谏议坊记载的是邯郸道上的光荣,邯郸道同时也记下过清末统治者的耻辱。在邯郸道东侧有一处叫做慈禧行宫的古建筑,分南北上下两进四合院,雕梁画栋,宽敞气派,这是为西逃的慈禧和光绪皇帝回銮而建造的一座行宫。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离京西逃。次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回銮,一路上有行宫伺候,此处是行宫之一。丧权辱国而不思罪己,反而大肆铺张摆威风,这是何等的丑陋!这也算是邯郸道上的一个奇葩吧。 
循着满街书香来到了邯山书院。这里曾经是冀南豫北地区的最高学府。走到这里,不禁使人想起伟大的思想家荀子。这个战国时期集诸子百家思想之大成者,出生于邯郸,后来走进了齐国的稷下学宫,并担任了祭酒。他博采众长,对墨家、法家、道家、纵横家的思想兼容并蓄,融进儒学,开辟出儒学进入社会实践的新思维,建立起有别于孔孟的新思想和治世理念。邯郸后人以此为荣,成立了荀学研究会,对继承和弘扬荀子思想做了积极的探索。邯郸文脉久远,西晋时束皙就曾开馆授学,明代曾设邯郸学宫。如今,邯山书院里琴声飘扬,书法苍劲,充滿求学新人,让人看到邯郸文化复兴的希望。 
在南区的尽头,是一尊巨大的和氏壁雕塑,面对人民路川流不息的人流车流,闪耀着邯郸先贤智慧的光芒。穿过宽阔的主城区南北中轴线人民路,进入邯郸道的北区。这是一片新崛起的仿古建筑群,朱楼黛瓦,重檐飞阁,纵横交错,古朴大气。分别建有成语文化体验馆、磁州窑文化体验馆、赵王阁、用光影技术沉浸式体验的共享剧场、邯郸驿展览馆,还串起了丛台公园和秦始皇出生地展馆。 
邯郸的成语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宝藏。发源于邯郸或与邯郸相关的1500多条成语成为汉语交流中最具光彩且高效的工具,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神。长期以来,邯郸注重打造成语之都的城市形象。如今,处处见成语,人人懂成语,天天讲成语,在各景区植入成语元素,开发八大系列文创产品,研发成语典故宴,安装带有成语浮雕图案的井盖,这一切都在努力使成语文化融入邯郸人的精神血脉。如今,成语之都是给往来邯郸的游客留下的第一印象。磁州窑千年不息的窑火是邯郸道上的又一闪光点。千余年来,磁州民窑的产品紧密融入民间生活,并顺着滏阳河达京济卫,流传四方。以白釉黑彩的梅瓶和民间青花为代表的瓷器成为许多博物馆的藏品。改革开放以来,磁州窑产品在弘扬传统工艺的同时勇于创新,一大批精制的生活用瓷和工艺美术陶瓷作品走出磁州窑,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并涌现出一大批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在邯郸道的磁州窑文化体验馆,人们可以在琳瑯滿目的精美产品中感受磁州窑的艺术魅力。邯郸道作为通衢大道,历史上就是重要的交通节点。在邯郸驿展览馆,可以看到邯郸道的历史轨迹。自秦代起便有邯郸驿的记载。南北朝之后,邯郸驿更是频繁出现在文人的诗词中。白居易在邯郸驿过冬至写下了《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范成大、卢挚等都曾下榻邯郸驿。南朝梁代诗人何逊在与诗友刘孝绰唱和时提到邯郸驿:“昼想汝阳津,夜梦邯郸驿。”可见邯郸驿在历史上就声名远播。 
古代的驿馆是直属中央管理的行政和军事通信系统。不仅负责传递官方公文,还有递运所传递物资。唐代时,邯郸驿是全国十四驿之一。明洪武五年,邯郸驿改为丛台驿,是最高等级的驿站。明清时邯郸辖区内还沿太行东麓大道和隋唐大运河水道分别建了水陆交通驿站数十座,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驿邮网络。上世纪九十年代,西安北郊汉长城遗址出土了数千枚秦代泥封,有5枚与邯郸相关。泥封发现地位于秦始皇办公场所附近,由此可以推断,秦始皇曾在这里收到过邯郸驿官员上报的邮件。 
丛台公园也是邯郸道上的一处重要历史遗迹。相传,领导了胡服骑射改革的赵武陵王曾在此筑高台检阅军队和观赏歌舞。如今,丛台公园内的据胜亭是邯郸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在丛台公园南端,建有秦始皇出生地纪念馆。当年异人作为质子留在赵国,在吕不韦撮合下娶了赵姬,生下了赢政。赢政在邯郸度过的童年一定是屈辱的,秦始皇生父究竟是谁的问题,也不一定是个八卦,不然他怎么会在坐稳江山后把生母赵姬软禁在远离咸阳的雍城呢? 
在邯郸的成语中,邯郸学步或许是最为人们熟知的。学步桥位于邯郸道北端的沁河之上,沁河属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这条如今长度仅40多公里的沁河,竟然在《水经注》和《山海经》等古籍中多有记载。《庄子 秋水》中,记下了邯郸学步的故事,它讽刺那些盲目模仿他人,不仅没有学到本事,反而把自己原来的技能也丢掉的人。学步桥最早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只知明万历年间曾经重修过。而今人对于邯郸学步的研究又有新的进展,即邯郸学步究竟是学步还是学舞?史记中记载,战国时赵国女子善舞,古籍上也有“踮屣”、“跹步”之说。踮屣相当于现代的芭蕾舞,跹步也是舞姿蹁跹轻快的意思。当年燕国寿陵君到邯郸可能并非学走步而是学舞步吧?不管是学步还是学舞,总之都是来邯郸学习的,邯郸有理由为此骄傲。邯郸道这条历经千年的长藤上结着丰硕的历史文化之瓜。以赵文化为代表的千年传承被浓缩在这条短短的街区上,引来了无数喜欢体验地方历史文化的游客。邯郸道终于在文化强国的进程中历史性地苏醒了。苏醒的邯郸道焕发着朝气,发散着魅力,凝聚着人气。邯郸历史文化的复苏必将助力于邯郸的全面复兴。对此,人们正满怀期待。 
扫码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