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是芸香科花椒属植物,原产于中国,4—5月开花,7—9月果实成熟。根据果实颜色,花椒划分为红椒和青椒。从风味上来说,红花椒麻味浓郁,青花椒麻味清香;从形状上来看,分为狮子头、大红袍、大椒(又称油椒)、小椒、米椒等不同品种。目前,全国审定花椒品种47个,其中红花椒30个、青花椒17个。 花椒最早发现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现全国均有分布,已广泛种植于20多个省(区、市)。多年来,各地花椒种植热度持续高涨,产量大幅提升,花椒产业已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现在花椒种植面积2300多万亩,是世界花椒第一生产大国,有16个产区获得“中国花椒之乡”称号。2014—2022年,花椒主产区产量从28.9万吨增长到57.4万吨,而目前国内年市场消费量在42万吨左右。 产量饱和,供需之路走到拐点,一些地区花椒价格同比下降约10%—15%,花椒产业链部分环节面临利润缩水。破解市场疲软的困境,根本出路在于供给侧提质增效,降低因产品品质不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产生的低水平过剩,补齐花椒林间管理粗放等短板,增加产业效益。 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花椒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理事长魏安智认为,花椒产业应引导适度规模种植,常态化开展技术培训,增强椒农科学管理意识,解决标准化栽培难题;加快选育推广优质、丰产、少刺、高抗优良品种步伐。 劳动密集向轻简化转变。花椒主要靠人工采摘,花椒树体多刺,采摘困难,采摘费用高。目前,人工采摘费涨至鲜椒每公斤7—8元,如遇采椒季节用工量大,劳动力短缺,采收更加困难。推广嫁接无刺花椒良种和轻简化栽培管理技术,能解决技术陈旧、操作复杂、费时费工的问题,从而降低成本。 传统栽培向绿色健康栽培转变。到2023年底,我国有机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发展绿色有机花椒,可以推动花椒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对接需求精深加工。花椒不只是重要的调味品,作为原料已经深入到日化用品、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但我国花椒产业一直以原料销售为主,精深加工滞后。要培育更多产业链头部“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实现整体跃升,开发更多畅销终端爆款产品。近年来,花椒芳香精油、花椒酸奶、花椒保健品等花椒周边产品已流行起来。 走出国门拓展市场。近年来,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对中国花椒需求逐渐上升。然而走出国门并不容易,生产绿色有机花椒,降低农药残留是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