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喝酒贺官告状”的故事
“厚德文化传播”公众号一篇文章介绍,冀南一带广为流传的“永年喝酒不贺官告状”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河北喝酒看邯郸,邯郸喝酒看永年,永年喝酒兴打关。打关,也说酒官,酒官有是大家推举的,有是毛遂自荐的,谁当酒官,谁行酒令,谁定规矩,一个门上喝几杯,滴点罚几杯,跟桌上每个人都对阵一遍。打关,也叫闯关,闯关完了,大家贺关,也说贺酒官,或贺官。 20世纪70年代冬天的一天,西街大队干部在一块儿喝酒。他们买了几个罐头,让酒馆炒了个豆腐,凑了几个菜,就开喝了。一人打一关,最后是治保主任。治保主任闯完关,天晚了,盘子里的菜也快吃光了,酒也喝得差不多了,村支书站起来说,散吧,天不早了,回家。这时,喝得有点多的治保主任说,不行,“给我贺官,给我贺官,你们闯完关后,都贺官,怎么轮到我这儿,谁也不说贺官就走人,不行!”见没人回应,他借着酒劲把桌子掀翻了,拽支书的衣服说:“不行,咱去找公社书记评评理。” 当时公社就在老城内,治保主任拉着支书等人,踉踉跄跄来到公社,这时公社书记早已经睡了。他们把书记的门叫开后,书记问什么事?治保主任说:“书记你给评评理,他们喝酒闯完关后都贺官,就不给我贺官。”书记一听,明白了,说:“这么办吧,你明天中午再摆一桌儿,还是原班人马,我参加,咱们专门给你贺官,现在都回去睡觉吧。”治保主任听书记一说,觉得自己找回了莫大的面子,嘴里嘟嘟囔囔说:“还是书记水平高。” 当时永年县正在搞作风整顿,公社书记把这个事儿向时任永年县委书记说了,县委书记在全县干部大会上作为典型,批评了这种现象,由此,这个故事就流传开了。 2025年4月28日
附:广府古城“贺官亭”
鲁酒薄而赵酒厚。邯郸人好饮,善酒令,当起源于古赵酒厚,源远流长。仅说邯郸酒令,当属永年,名目繁多的酒令,大多从永年传出来。 邯郸一带喝酒兴打关,打完一关要“贺关”,也说“贺官”。有个传说,几个永年人喝酒轮流打关,打了几关,多有醉意,忘了给一个打关的“贺官”,这位酒友有意见,不服气,还把官司打到了当时的公社书记,书记明断,再拿一瓶酒喝。至今,邯郸人在酒桌上还不断说到这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永年广府,永年作家张幸元先生是广府人,他写的一篇文章中说到了这个故事,还说如今广府还修了个“贺官亭”,成了一处很有文化味的旅游景点。 旅游景点,不在大小,不在修得多好,有文化就有看头。这些年,旅游热,伴随而来的是一哄而起的人造景点热。不少人造景点炒得热,凉得快,破败不堪的有的是。永年喝酒贺关打官司,民间流传广泛,已经成为邯郸人心目中的一个文化符号,来到永年广府古城,“贺官亭”里歇歇脚,回味一下喝酒划枚,喝酒打关,说说喝酒打官司的风趣故事,无形之中就感受到了丰厚的邯郸酒文化。 
扫码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