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每日要闻

《医院管理论坛报》 大篇幅刊发永年区医共体建设文章

时间:2024-07-10 10:22   来源:本网讯   作者:李湛祺 责任编辑:宋建民   访问次数:711


7月9日,《医院管理论坛报》1版转8版以《河北邯郸永年医共体:这个“优秀”给百姓带来了什么?》为题大篇幅报道了永年区医共体建设文章,全文如下:

 

河北邯郸永年医共体:

这个“优秀”给百姓带来了什么?

本报记者 闫红霞

李女士的家人突发重病,急需送医。但她家离医院有四 十多里地,情况十分危急。在这个关键时刻,永年区医共体 “15分钟黄金急救圈”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接到求救电话 后,救护车仅用15分钟就赶到了李女士家中,将患者送往医 院接受救治。由于送医及时,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疗,目前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李女士对永年区医共体的高效急救服务非常满意。“医共体的这一举措不仅救了我家人的生命,也挽救了我们整个家庭。”李女士满怀感激地说。  

在这个案例中,永年区医共体建设的成果得到了充分展示。通过优化急救资源配置,建立偏远乡镇急救网点,实现 了急救网络的信息化和全覆盖,极大地缩短了急救响应时 间,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机。

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是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河北邯郸永年区自 2019年被确定为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以来,持续加强和创新推进措施,实现医疗工作的新突破,其医共体建设成效显著。近期,永年区被评为全国县域医共体改革优秀案例,并在全国2024年(首届) 推进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擂台赛中荣获优秀奖,成为河北省唯一获此荣誉的县(市、区)。永年区是如何深入推进医共体的?取得了哪些成效?给基层医疗机构以及当地百姓带来了什么?

微信图片_20240710102136.jpg

微信图片_20240710102144.jpg

让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永年区医共体建设的成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创新的管理机制、健全的激励机制 等。”邯郸市永年区卫健局副书记、副局长兼永年医疗集团副书记杨旭峰告诉记者,截至2022年底,永年区已成功整合全区所有二级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组建成一个具有紧密型医共体性质的医疗集团。这一举措有效打通了区、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共建共享工作渠道,为形成连续、系统的健康服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便利条件。

杨旭峰表示,医疗集团统一管理人、财、物,并确保各成员单位同质化管理,以增强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健全转诊制度,明确了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转诊标准。患者可在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医生会根据病情需要逐级转诊,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积极探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采用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引导医疗机构合理诊疗,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大大减轻了群众的就医负担。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确保群众的健康问题能够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得到有效解决。”杨旭峰说道。    

优化资源配置 基层医疗能力全面升级

杨旭峰介绍,医疗集团制定并印发了 《永年医疗集团 诊疗技术规范汇编》和《统一质控标准推进医疗机构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方案》,统一了各成员单位在关键环节、重点 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标准,并制定了用药、公共卫生、门诊、院感、护理等业务制度及工作流程。“我们每季度抽调二级医院相关业务科室组成督查组,对各成员单位质控进行督导,并逐条逐项督促整改。”杨旭峰补充道。

此外,永年医共体实行医疗设备共享和技术共享,不仅提高了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还推动了诊断中心的项目建设,进而实现了检查结果的互认和跨院区共享。杨旭峰举例说,永年医共体加快推进检验、影像、心电等诊断中心的建设,并为这些中心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所有成员单位可将样本送至这些中心进行集中检验,诊断结果在整个医共体内得到互认。建立的影像共享中心允许乡镇卫生院上传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由二级医院的专家进行诊断,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还避免了患者重复检查,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同时也节约了医疗成本。

“让检查结果从‘单家可见’到‘医共体内互通互认’,此举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和合理利用,进一步提升了整个区域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永年区的居 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杨旭峰说。

为确保检查结果互认的质量和可靠性,永年区第一医院 检验中心对各成员单位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于未达到标 准的成员单位,要求限期整改,以保证共享体系的整体质量。

优质资源下沉 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过去,基层医院医疗设备陈旧、技术力量薄弱,很多患者宁愿舍近求远前往市区或县级医院就诊。医共体成立后,大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秉持“病人不跑专家 跑”的服务理念,从二级医院定期派遣优秀医务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坐诊、查房和开展培训,并成立了联合门诊和病房,采用“传、帮、带”的方式,带动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诊治水平。

医疗集团还将每周三定为基层培训日,实行依课定人、订单授课、双向选择,采取邀请上级专家授课、内部专题培训、远程视频培训等多种形式,组织基层医务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病历书写规范、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等,逐步拉近基层卫生院同区级医院的距离。

年轻的基层医生小王在医共体的帮扶下,得到了上级 专家的悉心指导。他不仅有机会参与复杂病例的讨论和治 疗,还参加了由医共体组织的专业培训课程,学习到了最新的医疗技术和诊断方法。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小王的医疗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以前,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心血管疾病,我只能建议患者转诊。如今,我已经能够独立诊断和治疗部分此类疾病,能够为患者解除病痛让我感觉自己工作更有价值、更有动力了。”

为了长期稳定地推进优质资源下沉工作,医疗集团对 下派医生实行责任与绩效“双捆绑”制度,并引入“4+ X”薪酬制。下派医生除了享受原单位工资、平均绩效、交通费补助和所援乡镇绩效分配外,还能获得医疗集团的奖励性下乡津贴,较好地解决了派驻基层医生“下得去、沉得住”的问题。

良好的激励机制有效激发了派驻医师的工作积极性,他们不仅圆满完成了接诊和查房任务,还帮助卫生院拓展新技术和新项目,提升了卫生院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范畴,并助力两家卫生院通过国家胸痛救治单元的验收,两家达到社区医院建设标准。

“如今,随着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患者可以 在家门口享受到上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无需再奔波求医,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问题。”杨旭峰欣慰地说。

“15分钟黄金急救圈” 让百姓就医更便捷

杨旭峰介绍,永年医共体在永年区一院、二院以及中医院原有三个区级急救分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地理位置和 均衡布局,以邯郸市“120”指挥中心为依托,以永年区一院“120”急救站点为核心,启动了辛庄堡、曲陌、永合 会三个偏远乡镇急救网点,开通了三级急救网络信息化平台站点,统筹全区17 辆配备全套急救设备的救护车,安排经过规范培训考核的医务人员在急救网点值班,打造全区“15 分钟黄金急救圈”,开创了邯郸市“120”急救网点进乡村的先河。

为保证“15 分钟黄金急救圈”的有效运作,永年区医共体对医护人员进行了专业的急救培训,包括心肺复苏、创伤处理等紧急医疗技术。同时,利用高科技手段,如远程医疗和智能调度系统,提高急救响应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区域内居民提供快速、可靠的医疗保障。“15分钟黄金急救圈”是永年医共体创新的医疗急救模式,通过高效整合和配置医疗资源,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患者能在15分钟内获得必要的医疗救助。李女士的家人之所以能及时获救,就得益于这一举措。

用数字看成效

杨旭峰向记者分享了永年区医共体建设带来的深远影响,并展示了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2023年县域内住院量占比达到了76.04%,比2022年的66.85%提高9.19个百分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数占比达到了89%,超过62%的目标值27个百分点;2023年区医保基金县域内支出率54.92%,比2022年(53.25%)增长1.67个百分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医保基金占比16.76%,比2022年 (12.89%) 增长3.87个百分点;2023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使用率48.46%,比2022年(33.89%)增长14.57个百分点;2023年永年区县域门诊次均费用222.6元,比2022年(237.33元) 下降14.73元;参保人员住院次均费用6605.38元, 比2022年同期(7444.09元)下降838.71元。

从这组数字,我们可以看到永年区医共体建设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降低群众就医负担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成果不仅展示了永年区在医共体建设上取得的卓越成就,也为其他地区的医共体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永年区医共体建设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显著提高了百姓的就医满意度。未来,永年区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确保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杨旭峰表示。

                                                                          

qrcode_for_gh_38082bada65e_258.jpg

    扫码关注我们         

  



绿色环保网
常年法律顾问:
有关新闻稿件及版权事宜请联系18601070618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18号
监督电话:18601070618
总编邮箱:18601070618@163.com
版权所有 绿色环保网